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 2023-11-28 點擊:1012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發揮這一公共產品的最大效用,讓人民群眾在美麗家園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防止過度索取、肆意破壞,就要有明確的邊界、嚴格的制度,做到取用有節、行止有度,這就離不開強有力的外部約束?!?/span>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不僅關系經濟發展質量,而且攸關每個人的生活品質。只有人人動手、人人盡責,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才能讓中華大地藍天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span>
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中,總書記站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高度,著眼生態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精辟闡述重視外部約束、激發內生動力,內外并舉、雙重驅動的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重要文件,到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憲法、制定修訂多部法律法規;從高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到實施生態補償制度、河湖長制、林長制等,生態環保法律制度越織越密,生態安全有了堅實保障。
10年來,從植綠護綠到垃圾分類,從“光盤”行動到綠色出行,億萬人民群眾踴躍參與,積極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簡約適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費模式成為時尚,“最美生態環境志愿者”、“最美生態護林員”持續涌現,綠色低碳新風撲面而來。
位于四川省劍閣縣的古蜀道翠云廊段,300余里竟有古樹20973棵,其中自秦漢以來樹齡100年以上的古柏達20391棵,每一棵古樹都得到良好保護。2023年7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沿古道步行察看千年古柏長勢,詳細詢問歷史上植柏護柏情況,深有感觸地說:“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夠延續得這么久、保護得這么好,得益于明代開始頒布實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襲至今、相習成風,更得益于當地百姓世代共同守護。這啟示我們,抓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執行,同時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鞏固發展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果?!?/span>
制度和法治是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治標治本多管齊下。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再次強調,“必須始終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并從4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法規制度,堅持運用好、鞏固拓展好強力督察、嚴格執法、嚴肅問責等做法和經驗。二是進一步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強化執法監管,切實做到明責知責、擔責盡責。三是建立健全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科學考核評價體系,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真正讓保護者、貢獻者得到實惠。四是進一步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用好綠色財稅金融政策,讓經營主體在保護生態環境中獲得合理回報。抓生態文明建設,既要靠物質,也要靠精神,總書記強調,“要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生態文化,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風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