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 2022-12-12 點擊:216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立足自身、合乎規律、造福人類,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圖片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機場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圖為2022年10月29日,深圳市寶安區珠江口,一輪紅日與在建的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相映成景。人民圖片 邱新生/攝
?中國式現代化體現了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決定了中國的問題必須從中國基本國情出發,由中國人自己來解答。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努力解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從1951年開始,我國編制實施14個五年規劃(計劃),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們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既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西方國家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
?中國式現代化符合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形成的。在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所處歷史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系,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筑,堅定不移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提出實現農業、工業、國防、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目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論斷,制定了“三步走”戰略。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戰略安排,黨的二十大再次明確: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戰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要求,著力推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躍上新的大臺階。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既深刻把握客觀經濟規律,又符合社會主義發展趨勢,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根本途徑。
?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新的選擇
?當今世界,很多國家都在努力建設現代化,但真正取得成功的并不多。中國式現代化不依賴外部力量、不照搬外國模式、不跟在他國后面亦步亦趨,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從53.9萬億元增長至114.4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的比重由11.3%提升到18.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我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持續鞏固和加強,給世界各國發展帶來新機遇;我國打贏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共建“一帶一路”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讓沿線國家和民眾共享我國現代化建設成果。實踐證明,我們黨領導人民成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