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 2023-09-25 點擊:1077
在茶的故鄉中國,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14億多人傳承共享的人文精神、生活情懷、處世哲學。
2022年11月29日,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于弘揚中國茶文化很有意義?!绷暯娇倳泴Ψ俏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今年上半年,當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廣州時,習近平總書記以茶待客,與他在充滿嶺南風情的松園舉行非正式會晤。潮繡、廣彩等中國非遺圍繞之下,兩位國家元首聽千年古琴奏千年絕唱,品千年茶韻論千年興替。
千年茶文化,不絕中國魂。提起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多年的文明傳承,哪一個中國人能不為之驕傲,為之自豪?
“14億中國人民凝聚力這么強,就是因為我們擁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華精神,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绷暯娇倳浽捳Z堅定。
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近年來,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桃花鎮依托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開展文化傳承特色活動,通過設立黃梅戲興趣班,聘請戲曲老師免費為小朋友進行黃梅戲教學輔導,讓孩子們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圖為老師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指導小朋友學習黃梅戲動作。新華社發 徐勇/攝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
祖國南海,萬里碧波之下,深海考古掀開嶄新篇章。
2023年5月20日,中國文物工作者搭乘“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將水下永久測繪基點布放在海底,開啟了對南海西北陸坡兩艘古代沉船第一階段考古調查工作。對兩艘沉船進行大范圍水下搜索和調查、安全提取200多件文物,文物工作者將對它們進行全面研究,解讀其中蘊藏的歷史信息……
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2022年5月27日,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進行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
“要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史,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動全黨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绷暯娇倳浽谥鞒謱W習時的重要講話,意味深長。
還原文明從涓涓溪流到江河匯流的發展歷程,孜孜不倦探尋文明起源的奧秘,不僅是為了解答“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更是為了讓全體中華兒女胸懷自信、闊步前行。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秉持開放包容——
“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峰會在陜西西安舉行。百花齊放,禮樂和鳴,中亞各國元首在唐風古韻中,感受中華文化兼納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氣度。
“陜西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見證了中國同中亞國家兩千多年的深厚友誼。千百年來,中國同中亞人民互通有無、互學互鑒,創造了古絲綢之路的輝煌,書寫了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的華章?!绷暯娇倳浾f。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持守正創新——
星城長沙,瀏陽河邊,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里,經典影像數字修復、5G智慧電臺等新技術令人目不暇接,創新產品不斷涌現。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考察調研,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
2023年6月7日,首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在深圳開幕。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強調“堅持守正創新,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再次發出文化創新的時代強音。
今日之中國,“文博熱”火爆、“文創風”勁吹,人民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日益高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迸發——電視機前,《中國詩詞大會》廣受好評、舞蹈《碇步橋》驚艷觀眾,生動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審美內涵;手機屏里,“全景故宮”、“云游敦煌”等紛紛上線,恢宏燦爛的中華文明更加真實可感地融入國人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
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我們的文化綿延不絕,我們的創造生生不息。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必將書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篇章!